唐
阴刻线细、密、匀、短、平行、精美,平行短阴线是唐的典型风格。
动物两两相对,双翅尖、小、翘,昂首,翅短而宽,上翘。
花朵式长尾云纹为唐所创。
鹤双目小圆坑和阴刻三角形,或不饰眼。
珠纹始于汉,唐尤盛,受西域影响。
孔崔写实最早见于唐。
牡丹纹最早出现于唐代。
多辨朵云和鸟翅下有锯齿纹为唐晚期和宋的特点。
汉以前少有花鸟题材,唐开始增多。
汉以前的凤非常夸张,表现威严和神秘,唐追求美感,接近于实物。
绳带上随形的阴刻细线为唐特有。
唐代马造型温顺。
玉狮最早见于唐代。
凤与牡丹合雕一器始于唐。
玉梳唐以前无纹饰或饰夔凤和兽面纹,唐多见花鸟纹,唐以前粗、长,唐细、密,叶脉双线,鱼刺形,唐代叶脉有点距离,宋代连在一起
玉飞天最早传世于唐,披带,托云,持花宝,细眼,三再鼻,一字状咀,花结。
唐代玉板较厚。
玉象题材汉代以前罕见,唐代复见,反映唐代训象常见。
连花纹魏晋南北朝就兴起,唐代尤盛。
连花始见于唐,佛教题材。
火球纹始见于唐
玉带版厚, 五毫米以上
玉质温润,造型丰满是唐代时代风格
突显造型的随意镂空是唐的重要特征
凤鸟尾部高耸, 雕作如意云朵形状, 在飞天、云龙等图案中多见
长平行线是唐典型纹饰, 见于风翅等
龙头较长,头上有毛发,丹凤眼,口大张, 咀角超过眼角, 是唐代龙纹断代标准之一
龙身似蛇形,四肢粗壮似兽形, 是唐代开始出现的
龙腿作蹬踏行走状, 肌肉丰满,关节处有撮三角形腿毛飘拂,足较大, 三爪,爪尖锋锐, 为断代标准
唐代飞天半卧式,椭圆形脸,头顶挽高髻,身体修长,身着贴身衣裳,衣褶简单,肩披飘带,体态轻盈,面目慈祥,飞天浮于如意式朵云纹上,以透雕结合阴刻技法,造型流畅,优美生动
辽金宋
多采用镂雕,花、叶大,间隙小,结构简练。
鱼跳跃型,头尾均朝上,阴刻线明朗不乱,圆眼、圆坑眼。
鱼与连蓬、荷花复合始于宋。
宋代孔雀流行方式,鳞片状,圆孔,花枝疏朗且花大,叶小,枝长而细。
镂雕花形玉片宋较流行,1无边框,2去小留多,3平面性较强。
双鹤玉佩流行。
秋山春水,辽金常以大叶柞树为饰,宋则以针叶树为背景。
王器上留皮是宋元间的特点。
唐宋以后凤纹盛行,最早出现于商代。
鱼短尾分叉,向上,向下外翻,尾上细长阴刻线,翅短、宽、齿状。
自唐以后,龙的主体特征是马首、蛇身、鹿角、鹰爪,直至明清
宋代玉龙无明、清时的鳞片,也没有那种凶猛的神态,身体更近似于蛇,四肢粗壮,腿关节处有毛,龙头较长,头上有毛发,龙口大张,口角大致与眼角等齐,神态安祥,与宋代尚理的时尚有关。
龙纹上唇厚旦翘, 有独角, 张口吐舌, 毛发后披,鳞纹,身上有云气纹、火焰纹, 凶猛。咀角不超过眼角, 朵云与唐代不同,有叉且卷,带小齿,唐三角形眼。
卷草纹从连云纹演变而来。
宋代带板花纹、龙纹多, 为镂雕。
宋代多用米字纹。
辽金元逐步向多层次发展, 利用皮色最有特色
童子头大、足小, 以及饰粗短阴纹, 八字眉, 直鼻,小口,心形发, 为宋早期标准纹饰
宋青玉占有相当数量,青中泛灰, 泛绿
鹅制玉西周至唐少见,宋元复出现
唐彷战国宋彷汉
汉以前难见鹿纹, 唐出现,宋、辽、金大量出现
宋代始玉制器皿由圆、瓜果、花型等演变为多角型
宋早期龙纹多光素且带火焰纹, 元代龙身饰鳞纹
朵云、水波、升龙、墙格纹锦地为宋代典型风格
带有网格的龙纹定到金代
宋代的荷叶不是举,象背
镂空处为圆浑的三再形和半月形为辽代玉雕特征
龙头较长,额部大,眉毛较重,五官集中于头的下部,浓发后飘,龙首分腹部透雕图案的距离较远,腹呈琵琶形、方桥钮,是元代玉带钩形制
镂空处保留加工时程钻痕迹,宋元特征
元
宋元鱼三种:一种无鳞长身, 身宽长, 眼小圆坑,腮部一短阴线;一种为有鳞,身饰阴刻直线组成的网格纹为鳞,尾伸向身后, 动感强;再一种为无鳞短身, 宽身, 尾部窄,身测有一道水平方向的阴刻线
狮始于唐,宋元时增多
宋元常见龙穿行于花草树木, 元代行转云间、花间较多,细颈、长头、鳞纹、爪上部有粗短的带状纹
元早期龙三爪和躯体光素的多, 中晚期以后饰鳞纹、五爪的多。龙大眼、粗唇、上唇长且翘,一绺二绺三绺长发后飘
元代龙纹前右爪握宝珠
元代嵌饰以委角、圆角或椭圆形的居多
凤穿花纹玉壁始于元
元螭长发细身, 大头有须, 多口含灵芝
海水纹变化
狮纹,剔地阳纹高凸, 头颈部似深刀切断,粗看紧压在眼上,圆眼突出, 凶猛
元代二品以上可系玉带,文官禽鸟纹, 武官系兽纹, 狮纹为一品专用
龙三束发, 长双角,粗眉上卷, 宽鼻梁凸起,为元特点
童子头发两面分, 圆凸眼中间阴刻线
元代人纹特点:橄榄形帽,长袍,腰间束带, 圆形眼, 高鼻梁, 短须
元代螭虎纹与汉比造型较灵活, 头窄长, 五官集于脸下部, 眉、眼、鼻占整个脸三分之一,多不见咀
抛光较亮, 刀法粗犷有力, 可见刀钻痕, 叶纹的中部往往挖得很深
带翅的兽一般定在元代
元代的狮子以狗为原型
帽顶是元代官帽上的装饰品,至明代由于服饰体制改变,改作炉顶使用。
明
玉管笔明最早见
异兽大眼圆睁,粗宽眉, 双角,卷手,长发后披, 后肢火焰纹
陈设玉起于唐, 盛于明清
组合佩明晚期时兴
鹤在明代为一品文官
明万厉龙向前探须,正面猪形鼻, 细身, 轮型爪
麒麟纹自汉代就有,明清时兴, 表示一品武官
仿古玉在宋代已出现,明更盛行, 与汉代以前的青铜器接近,明晚期纹饰丰富
明代凤鸟代表皇后
明早期借花鸟来寓意吉祥, 晚期道教盛,以长寿为中心内容
荔枝纹各不相同
叶脉纹凸出,阴刻同存
玉觚始于明代
明中晚期岁寒三友方泛流行,八仙大鼻
明不注重玉的材料, 早期用玉好, 量少, 中晚期青玉多,偏暗
执壶受瓷器紫沙影响
明代吉祥图案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羲之爱鹅,大白醉酒
寿星、鹿常用题材
观音玉作见于明
从明中期开始, 纹饰逐渐向繁琐化方向转化
明晚期子冈牌上边夔龙纹薄,象剪纸贴上去的
明代龙钩头方,清代就不方了
明衣褶线波浪式,清注重与面的结合
明代玻璃光, 清代烛光
金元时期多层透雕工艺不拘泥于细节,表面打磨光滑细致,背面则保留了加工时的钻痕,而明代早期透雕细部打磨光滑,并层次较少,立体感减弱
明晚期改为双缕空技法,上层主纹雕琢抛光细致,下层地纹多为锦纹式的繁密云纹、缠枝花草或光素,雕琢潦草,多不抛光
龙身细长,刻划鳞纹,颈、腹和尾大致等宽,虾米眼,如意头形鼻,有龙须,怒发冲冠,足为风车爪,在神韵上有一种呆板苍老感,为典型明代龙纹特征
玉色干白,局部有绺裂,是明代多见玉材